首页

北京玉蝴蝶女主

时间:2025-05-23 12:46:33 作者:航拍青海大柴旦翡翠湖 浏览量:99340

  “手抖”并不是判定标准,“慢吞吞”才是核心临床症状

  帕金森病也会以“抑郁”起病

  1817年,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在论文《论震颤麻痹》描述了一组拥有共性的患者:手足抖动、活动迟缓、肢体僵硬、躯干前倾。他把这种病称为“震颤麻痹”。

  数十年后,法国神经病学泰斗让-马丁·夏科进一步研究了这个疾病,为了纪念詹姆斯·帕金森医生,将“震颤麻痹”改名为“帕金森病”。

  1997年,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将詹姆斯·帕金森医生的生日——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然而,从发现至今200多年了,帕金森病仍无法被治愈。作为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我国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已超过400万人。

  帕金森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

  说到“帕金森病”,大部分人脑海中第一印象是一位“手抖”的老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唐一麟主治医师说,该病最核心的临床症状其实是动作缓慢,比如走路、系纽扣、打鸡蛋等会变得“慢吞吞”。而“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也不一定有“抖”的症状。

  帕金森病就像一座冰山,看得见的运动症状只是“冰山一角”。帕金森病患者不仅有动作缓慢、静止性抖动、僵硬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还会引起抑郁、嗅觉下降、便秘、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嗜睡、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这部分患者漏诊、误诊概率更高。

  25岁的小林从没想过,自己这么年轻竟确诊了帕金森病。身体的变化发生在青春期,她开始出现情绪低落,全身乏力,辗转多家医院看病,做了一堆检查,几乎所有的医生最后都考虑她是抑郁症。小林服用了各种各样的药物,甚至1年前还接受了9次电休克治疗,病情毫无起色,并且进行性加重。小林的记忆力持续下降,情绪愈发低落。

  后来,小林来到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王坚教授的门诊,通过询问病史和查体,王坚发现她动作迟缓,颈部不自主向左侧转动。经过检查,小林确诊为帕金森病。在使用小剂量多巴类药物治疗后,她的症状改善明显,情绪也好转,生活逐步回到了正轨。

  “尽管帕金森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但也可以发生于青少年。如果发病年龄早于50岁,一般称为早发型帕金森病;早于20岁起病的为少年型帕金森病,往往提示有基因异常的风险。”王坚说,小林是以抑郁这些“非运动症状”起病的,没有肢体抖动。临床医生对“运动症状”的敏锐嗅觉以及“非运动症状”准确识别非常重要。

  一旦确诊就应尽早启动治疗

  “目前尚无能真正阻断帕金森疾病进展、逆转疾病的手段。一旦出现运动症状,病情往往不可逆转。”唐一麟医生告诉记者,药物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患者个体存在差异,药物如何选择需由医生遵从个性化原则来综合考虑。

  高阿姨75岁,是在王坚教授门诊长期随访的帕金森病患者,病程22年。高阿姨看起来和普通人没有太大区别。“这个病找上你,就努力和它和平共处。”她告诉记者,虽然肢体抖动、动作迟缓,但是口服药物仍有不错的疗效。高阿姨热爱锻炼,就诊时向医生和病友现场展示了劈叉,让大家都很吃惊:她竟可以把病情控制得那么好!

  有人曾认为,长期服药会导致疗效下降,所以不到迫不得已坚决不吃药。有的医生甚至认为,服用左旋多巴是导致运动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错误观念的指导下,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差。

  “事实上,运动并发症产生的核心是疾病发展的结果。”唐医生说,不服药并不能保持药物反应性,反而由于长期不服药,病人生活质量持续下降,浪费了疾病早期治疗的可能获益,病人一旦无法忍受严重症状开始服药,可能很短时间内就会出现运动并发症。所以,帕金森病一经诊断就应该尽早启动治疗。

  “聪明的病人”和医生“双向奔赴”

  王坚说,在诊断帕金森病的最初几年,很多人都会经历抗拒、自卑、沮丧这样的心理障碍。而长期随访,让他们慢慢对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

  “虽然病情会随着老化而有所进展,会增加药量,药效也可能会有衰退,但还是有许多患者二三十年都能够维持不错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前提是医患共同参与管理、决策病情。也是一种医患‘双向奔赴’。”王坚介绍,团队2017年研发“帕为”平台,是目前国内唯一集帕金森病慢病管理和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为一体的移动网络平台,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患者可以利用平台对病情进行自我管理,及时反馈病情信息,获得专业医师团队的评估与指导意见。

  “国内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用于寻找能遏制帕金森病进展的疗法,即疾病修饰疗法,但结果均不理想。很大程度上,病理机制不明阻碍了治疗的探索。”王坚教授告诉记者,最近几十年,对帕金森病机制的确认与后续的研究展开的关键点都建立在“捐脑”的基础之上。有很多帕金森病患者非常愿意在离世后捐献自己的脑组织,以另一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帕金森病的研究中来。针对延缓帕金森病进展的很多研究还在不断探索中,王坚教授团队和中科院的刘聪教授、李丹教授团队合作,对帕金森相关疾病蛋白质的异常沉积及致病蛋白的空间结构和作用展开研究,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找到新疗法。

  本报记者 左妍

  (新民晚报)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地评线】河声丨“链”动未来 “博”赢精彩

建交60年来,中法在经贸领域持续推进合作的同时,中法的文化热也在不断升温。仅去年“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期间,中国20多座城市就开展了超过65个文化项目。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去年也举行了多达150多项涵盖中国历史、传统文化、自然风光等主题的各类活动。持续深化的文明互鉴,让两国民间相亲相近,也推动着中法两国交往得以从“心”出发。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中医药干预衰老专家共识》

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道一边,站在良知一边。我们坚定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将继续同有关各方一道,为早日平息加沙战火、缓解人道局势、推动落实“两国方案”作出不懈努力,发挥建设性作用。(完)

世界科技工作者联合会发布“绿色低碳发展倡议”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透露,本次下行的材料类和燃烧类样品后续将随飞船返回舱运输回北京,其中,材料类样品包括高温难熔铌合金、硅铁(FeSi)基软磁合金、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润滑材料、光纤和光学薄膜等30种,返回后科研人员将进行组织形貌、化学成分及其分布差异等测试分析,研究重力对材料生长、成分偏析、凝固缺陷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材料在空间特殊环境下的使役行为和使役性能,可在下一代航发涡轮叶片、太空用光纤激光器、精准医学修复等领域的材料制造和应用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推动长寿命空间润滑材料、精密电子设备中子屏蔽材料、隔声隔热金属多孔材料、高性能金属软磁材料等的空间应用。

广西多名山歌手同台竞技 角逐“歌王”称号

第三,在实施上。有两个重点,一是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这既是利民之举,又是发展之计,也是转型之策。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革,重点是拓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城市韧性的重大举措,重点是平时用得着,关键时刻能用得上。城中村改造,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工程,重点是要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去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三个文件,今年重点就是抓开工建设、抓质量安全,尽快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新疆木垒县如何打造乡村生态文旅融合新高地?

韩志强回顾了1975年中泰正式建交前夕,中泰两国羽毛球代表团互访的事件。他表示,体育交流堪称中泰关系的优良传统,相信这次中泰冰球友谊赛的举办,将为中泰新时代友好关系奏响新的序曲,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